作为一家成立超10年的网贷平台,钱多多主打房产抵押贷款业务,宣称「专业透明」「银行存管」「多重风控」。但近年频繁出现「高利贷」「砍头息」等投诉。本文从平台背景、风控逻辑、实际利率、用户真实反馈等角度,客观分析其可靠性——你会发现,有些坑可能比宣传的安全牌更值得警惕。
打开官网就能看到醒目的「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企业」标识,注册资本1.1亿的上海旭胜金融也确实有两位自然人股东。但仔细想想:2013年成立时P2P行业正值野蛮生长期,早期通过房产抵押模式快速扩张,但缺乏银行级资质背书虽宣称引入江西银行存管系统,但2023年仍有用户遇到实际到账金额腰斩的情况(借款3000元到账仅1560元)B轮融资4.5亿的消息停留在2017年,近年未见资本动作更新
说白了,这种「民间资本+互金包装」的组合,在行业洗牌期抗风险能力存疑。就像网友吐槽的:「名字挺喜庆,出事跑得快」。
平台反复强调「100%房产抵押」「第三方代偿」的安全牌,但实际操作中有三个漏洞:抵押物估值猫腻多:有借款人反映,平台对抵押房产的评估价比市场价低30%以上,变相提高贷款成本5天超短借款周期,导致年化利率轻松突破1000%(借1560元5天还3000元)第三方担保公司资质不明,在投诉案例中未见实际代偿记录
更讽刺的是,所谓「顶级风控团队」宣传点,在遇到砍头息投诉时,客服只会说:「系统自动扣除服务费」。这风控到底是控风险,还是控借款人?
根据用户晒出的借款合同:借款2086元5天利息1251元,折合日利率2.4%(远超36%法律红线)到账前直接扣除40%-50%作为「服务费」,实际资金使用成本翻倍合同里藏着的「逾期罚息」条款,让很多短期周转者陷入以贷养贷漩涡
有借款人算过账:「这比找街边放水钱的还狠,借五千块滚三个月,房子都要赔进去」。
翻遍各大投诉平台发现:投资人端:早期用户夸「收益稳定」,但2018年后再无新投资反馈借款人端:2023年集中爆发投诉,主要针对「阴阳合同」「暴力催收」有意思的是,官网上「零坏账」的宣传,和第三方平台87%的投诉解决率形成反差
一位被催收骚扰的用户说得实在:「借的时候说抵押房本就行,逾期了才发现他们压根没去办抵押登记」。
如果你正在考虑这个平台,建议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能否接受实际到账打对折的借款方式?有没有应对500%以上综合费率的还款能力?抵押房产是否能承受快速贱卖的风险?
更要命的是,现在整个P2P行业处于清退期,钱多多官网最新运营数据停留在2018年,这种信息不透明的状态,就像蒙眼走钢丝—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不会踩空。
说到底,打着抵押贷款旗号的高利贷,本质上玩的是「十个锅九个盖」的游戏。当资金链吃紧时,最先被牺牲的永远是普通用户。还是那句老话:你看中别人的利息,别人盯上的是你的本金——或者房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