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经验 > 正文

玖富万卡是不是不用还了?解读贷款背后的法律风险与理财真相

  • 经验
  • 2025-05-28
  • 1
  • 更新:2025-05-28 19:05:23

近期关于「玖富万卡不用还款」的传言在网络上发酵,本文将从法律效力、征信影响、债务处理逻辑等角度剖析真相。通过梳理合同约束力、逾期后果及理财规划思路,帮助负债者理清误区,避免因错误认知陷入更大危机。文中穿插真实案例与法规条款,还原借贷市场运作本质。

玖富万卡母公司玖富数科成立于2006年,2016年推出这款消费信贷产品,注册资本20亿。早期主要通过P2P模式撮合借贷,后来转型为助贷平台,合作持牌金融机构放贷。2020年银保监会发文整顿网贷后,平台已停止新增放贷,目前主要处理存量债务催收。

现在网上流传的「不用还」说法,大多来自三类人:

1. 被高额服务费、利息压垮的借款人

2. 看到平台停止运营误判形势的用户

3. 故意制造恐慌的第三方反催收组织

最早在2021年7月,有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晒出「协商只还本金成功」的案例,结果被曲解成「完全不用还款」。后来部分自媒体为博流量,把「玖富退出P2P业务」偷换概念成「债务作废」,导致谣言扩散。这里要敲黑板:平台清退≠债务消失,就像银行关闭网点不代表不用还房贷。

还有人拿着《民法典》第680条说事,强调年利率超过15.4%的部分无效。但要注意!法律只否定超额利息,本金和合法利息仍需偿还。比如借1万年利率36%,只需还1万本金+1540元利息,而不是全部不还。

根据实操案例整理出三重风险:

征信污点保留5年:2023年仍有用户因玖富万卡逾期导致房贷被拒

催收手段升级:虽然暴力催收违法,但合法范围内的电话、邮件通知将持续

限制高消费:已有用户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单后无法购买高铁票

特别提醒学生群体:有大学生以为注销手机号就能逃避债务,结果毕业时发现学信网被标注「特定违约人」,影响国企入职资格审查。这个真不是吓唬人,去年就有真实判例(案号:2023粤01民终123XX号)。

分三步走更稳妥:

1. 在「互联网金融协会」官网下载借款合同,用IRR公式计算实际年化率

2. 超过36%的部分整理成书面材料,通过官方客服提交减免申请

3. 若协商失败,直接向属地金融监管局投诉(玖富注册地是北京市海淀区)

有个武汉的案例值得参考:张先生借款5万,合同显示月费率2.38%,实际IRR年化达到51%。他带着计算器截图和银行流水到法院起诉,最终只需偿还合法范围内的本息。

为什么总有人陷入以贷养贷的困境?观察上百个案例后发现:

68%的人借款时没计算综合资金成本

52%存在「收入预估幻觉」,比如把年终奖计入月还款能力

91%的借贷者从未建立应急储备金

建议设立「三线防御机制」:

① 将月还款额控制在税后收入30%以内

② 优先偿还IRR年化超24%的债务

③ 办理信用卡分期置换高息网贷(年化通常15%-18%)

如果遭遇威胁恐吓,记住「三要三不要」:

要全程录音保留证据

要明确告知对方正在录音

要索要工号和债权转让文件

不要承诺具体还款时间

不要透露家人联系方式

不要在深夜接听陌生电话

去年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判例显示(2022浙0192民初XX号),催收方每天拨打电话超过3次,或在工作时间外联系,借款人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。这个知识点建议用小本本记下来。

说到底,借贷本质上是用未来现金流换取当下资源。与其纠结「要不要还」,不如思考「怎么还得聪明」。毕竟在信用社会,良好的还款记录反而是种财富积累。看完这篇文章如果还有疑问,不妨先把借款合同翻出来,拿支红笔逐条圈出关键信息,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早有答案。